东莞市江西商会常务副会长---刘文龙

发布者:东莞市江西商会
志于道,据于德,依于仁,游于艺
 
访东莞市江西商会常务副会长、东莞市向荣家具有限公司 董事长  刘文龙
 
 
 
        和刘文龙对谈的过程中,他说工厂不只是现在自己主要关心的事业,有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去完成。跟着他,穿过一条漆黑的过道,过道两侧堆满了家具零件,刘文龙没有多看他们一眼,径直走向尽头的房间。推开房门,一间硕大的画室出现在眼前,挂着的、堆着的、书桌上散落的,都是文墨和色彩,从画室装备和技术来看,是具有非常高的专业水准。从一名艺术家到一名商人,再到通过文化带动品牌发展的设计者,刘文龙都说自己是被逼出来的,他的每一步看似偶然,却又透着必然的成因。
 
 
一、逼出来的艺术家
 
         企业家喜欢舞文弄墨的不再少数,相比于其它放松的方式,书画写字不仅能让人的身心得到全方位的解脱,还可以让他们有新的发现。但是像刘文龙这样在书画方面如此诚挚、如此专业的人,并不算多,对刘文龙来说,毛笔是他和生命相握的另一只手。
 
        书画已经成为刘文龙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,但很少有人知道,他爱上书画,是被老师逼的。初中的时候,刘文龙的字写得不好,经常被老师骂,后来被老师罚抄(制台见洋人)课文十篇而挑灯夜战,从此喜欢上练字。他下决心练好字。经过一段时间锻炼,被美术老师看到了他写的字,,发现他有这方面的天赋,便做他的思想工作,想要说服他学习绘画,发挥自己的天赋。一开始,刘文龙并不是很在意,他对画画没有太多特殊的感情。美术老师三番两次地劝说打动了他,“不妨学学看吧”,抱着这样的心态去学,而后一学就迷上了绘画,从一个被骂字写的不好到被美术老师相中学习绘画,仅用了两年的时间,就获得很多书法国画方面的比赛奖状,最终被吉安县立中学成为艺术方面的奇才,而被破格保送重点高中。
 
        在老师的谋划下,他举办第一个个人画展,其中包括书法,国画,篆刻,油画,素描,水粉,从而展现了他艺术的天赋,更带动了吉安县的美术热爱高潮。
 
        刘文龙主要学的是国画,刚接触国画时,不注重方法学习。后来当地的一名画家告诉他,想要画的好就要学最顶尖的画家——如吴昌硕、齐白石,学透了他们,学其他就容易了。后来找了很多他们两人的绘画资料,便喜欢他们的作品。于是,从十几岁开始,刘文龙便研习吴昌硕、齐白石的风格,近20年的执着和迷恋。直到今天,虽然已经有了自己的风格,但还是能在他的画中发现吴昌硕的老辣和苍劲,---。
 
       高中期间,艺术方面的学习更加专业,也更加系统,除了绘画,刘文龙也开始接触艺术理论方面的东西,也开始接触到陶瓷。三年寒窗苦读,立志要考上景德镇陶瓷学院,最后如愿以偿,顺利考上。在“瓷都”那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中,他开始学习陶瓷设计专业。
 
        进人大学后,家里面没有资金来源,自己很清楚,要完成学业,就得靠自己赚钱。所以从大一开始,他利用课余时间在外打工,办高考美术培训班、帮别人画陶瓷、卖国画,卖书法,最后才维持了学业。正因为艰苦的大学生活,以至于后来造了他在各方面都很出色。
 
       
 
二、好的画来自阅历的积淀
 
        2000年刘文龙要去深圳找工作,被老乡带到东莞,发现东莞这个正在迅速崛起的地方。谈及原因的时候,他简单地用一句“被老乡带过来”来概括。或许,他与东莞的相遇是不经意之间,但他和东莞之间的故事,却不是一句话就能说完的。
 
        刘文龙来到了东莞,在花园新村的一家陶艺吧里上班,同时在一家画廊卖画为生。陶艺在当时还是一种很新颖的休闲项目,接受他的人并不太多,店里的生意时松时紧,刘文龙把更多时间都放在了绘画,除了教学生画画外,更多时候是他个人的创作,虽然生活很闲适,但刘文龙心中却始终有一根紧绷的神经:在艺术上,他到底能达到怎样的高度?如何去突破艺术的瓶颈?
 
       一次,朋友偶然的一句话令他恍然大悟:“好的画不是画出来的,而是阅历积累出来的。”像是推开了一扇窗,刘文龙突然发现自己面对的世界是如此的广阔,以前,他一直坚持着卖画的道路,认为这是一个艺术家想要生存的唯一方法。此时,他才发现,艺术的功夫在于事外,在于生活本身。卖画时需要迎合消费者的口味,在艺术上很被动,只有让艺术不去束缚生活,它才能绽放出别样的光彩来。
 
        就这样,刘文龙辞去了陶吧的工作,开始了一段新的历程,从初中开始,画画几乎就是他生活的全部,如今,他则要面临着新的挑战。刘文龙先是到一家台湾工厂,从事游艇外观设计的工作,只干了三个月,他就被一个家具老板看中,几次找到他,要他过去上班。当时,刘文龙心里并不情愿,因为在他的印象里,家具厂不过是几张工床的小作坊,家具行业也是层次比较低的工作。等到了厂里参观,他吓了一跳,上千人的厂子一下子改变了他的印象,最终,他接受了老板的邀请,走进了家具设计行业。
 
        俗话说:干一行爱一行。家居设计更讲究实用,但归根到底,艺术素养是一个好的设计成立的先决条件。虽然国画时中国传统技艺,家具设计中欧美艺术的元素比较多,但艺术的相通性还是很快让刘文龙发现了其中的门道,他不仅爱上了这一行,更试着通过设计来表达自己的一种艺术诉求。设计之余,他不断增进自己对生产工艺和欧美文化方面的了解,在设计中融会贯通地将东西方文化共同的精华展示出来。
 
       “逼出来的创业路。”刘文龙用这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形容自己创业的心情。这背后,却蕴含着一个故事:2004年西方对中国家具实施反倾销案,一时间很多家具产品遇到了销路上的困境。当时的老板思维比较保守,始终不愿改变产品的定位,刘文龙多次劝说无果,心灰意冷的他选择了离开,不想等着反倾销的到来而使自己失业,从而开始创业。但终归创业不是多数人想象的容易,因各种原因几次在经验困难中度过。
 
        功夫不负有心人,刘文龙的设计在2007年拉斯维加斯的家具展上一炮打响,让很多的美国设计师刮目相看,订单纷纷而来,让他不仅在家具行业收获了名气,更收获了利润。也是从那时起,他把一个信念植入了企业:生产自己的产品,不做来料加工。在众多出口美国的家具企业里,刘文龙的企业是较早拥有自主设计的一家,这让他们用了相当的竞争力,此后每一年,企业的规模都在不断扩充着。
 
 
          
三、文化带动品牌发展
 
        2008年,金融风暴袭来,以制造业闻名于世的东莞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,各个行业都有不少工厂关掉,大部分企业都要“勒紧裤腰带过日子”。但刘文龙的企业却在金融风暴中逆势而动、破浪前行,当别的家具企业被一浪打到无力翻身的时候,他的家具厂反而发展的更加迅速。那时候,他设计的家具产品已经在美国站稳了脚跟,从美国、加拿大、德国、泰国和中东等十几个国家的客户,订单十分稳定,加之金融风暴期间,原材料成本下跌,利润空间增高,刘文龙抓住了这次机会,企业得以迅速壮大。
 
        这次发展的机遇让刘文龙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,金融风暴后,他推出自主品牌,并开始在全国征集到了十几家加盟商,已初见成效,准备加速发展。可以说,品牌化的发展道路,是刘文龙的企业在家具行业的一条必由之路。
 
       大家都知道,在东莞找家具要到大岭山去,那里集中着大量的家具厂和家具品牌,而刘文龙在选择厂址的时候,却安在了企石。相较而言,企石虽然相同的企业不多,无法达到随行就市的效果,但企石却有着一份有别于其它镇区的安静。正是这份安静,让刘文龙选择了这里。
 
        安静的环境有助于思考,无论这思考是艺术上的,还是事业上的。刘文龙把自己的画室搬到了企石,这里几乎成了他第二个家,这也是他的习惯,无论从事着哪一行,无论身处何处,他一定要有一间自己的画室。画画对他而言是创作,也是发现人生的过程。
 
        今年,在刘文龙主力之下,政府的支持下,在东莞风景优美的高新产业区松山湖创办了松湖画院,开始从事品牌的建立和文化的推广。在这里,将聚集起一批热爱艺术的人,通过艺术上的交流和切磋,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。这也是刘文龙的初衷,希望在中国文化的范畴下从事品牌方面的工作,以文化去带动、影响品牌的发展。
 
        虽然在设计和企业有所成就,但他心里明白,目前的设计只是皮毛而已。真正的设计是要建立自己文化基础上,而我们目前的很多设计方案和品牌都是欧美文化,就象品牌一样,每个企业家都想做百年品牌,纵观国内外真正的品牌一定是建立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上,LV和阿玛尼也不例外。所以刘文龙认为,艺术是一种民族精神,更是真正做品牌的基石。中国文化博大精深,而中国传统绘画是其最好的反映,中国文化发展到今天,既有传统又有创新,而把创新的部分应用到产品上,是他追求的目标。这份文化的情怀,是他作为一个艺术家的先天责任,也是他作为一名商人的后天自觉。刘文龙坦言,钱在自己追求里只排在第二位,他更向往的是一种文化的情怀。绘画对他来讲,是一种享受,更是一种精神追求。正如艺术家有着一条民族文化的根,这条根将终生连着你,永远抹不去的感情。
 
         “志于道,据于德,依于仁,游于艺。”是他的人生信条,这句出自《论语》的经典名句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,也向我们描绘了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。
 
 
 
本文由《东莞赣商》编辑部:蓝道文化传播提供

友情链接: 东莞市沁熙实业有限公司 东莞市宏顺无纺布有限公司 东莞市信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